随着第六届CAPSE航空服务奖的筹备,在创新服务奖案例征集期间(点此进入案例申报),CAPSE收到了多家民航单位递交的创新服务申报案例,为进一步宣传国内外民航实体的创新之举,CAPSE于近期在民航资源网及CAPSE官网等平台持续展示初选案例。
申报单位: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
随着消费者出行方式的升级,支线人民航空出行需求日益强烈,但面对支线人民离散的出行需求,行业内难以实现所有点对点航班的开通。根据2019年夏秋换季后的数据显示,干支“城市对”直航满足率为25.6%,支支“城市对”的直航满足率仅为0.6%。
在空域和干线机场时刻资源不足的双重制约下,中转成为破局的关键途径。针对行李转运、联程值机、手续复杂等中转痛点,华夏航空推出“华夏通程服务”,打包组合跨航司机票产品,为旅客提供“行李直达、航变无忧、专人引导、免费隔夜住宿”等服务,简化中转流程、缩短出行时间,进一步平衡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出行需求。
华夏通程还以枢纽机场为中继点,编制完善的航线网络,在现有资源下盘活整个国内干支、支支航空网络,加深政府、企业、机场及航司间的合作,为中国新兴城市居民提供更便捷的交通选择,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。
华夏航空是国内跨航司中转业务的早起实践者,在历经2016-2018年的发展奠基后,华夏通程从中转1.0进入中转2.0,2019年则持续发力,迈向通程战略时代。
航线网络日益完善,支线出行更加便捷
华夏通程通过整合行业资源,以31个中转地为枢纽,搭建跨航司干支网络,实现108个支线城市至41个干线城市的通达;并在新疆地区,通过跨航司联运、定向加密支线到中转枢纽航班等方式,助力库尔勒机场拓展为进疆第二通道,丰富通达的多样性。
助推行业标准统一,确立通程独立属性
2019年,局方先后在多地开展跨航司行李直挂考察工作,推动编订《国内通程航班管理办法》《国内通程航班实施指南》《国内机场便捷中转服务实施指南》等指导性文件,将华夏通程相关保障条款纳入文件做示范参考。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统一行业实施标准,也实现了华夏通程从航司产品到行业业态的跨越式发展,确立“第三类航班”独立属性。
在“干支结合”的模式下,华夏通程打破过往固有的中转模式,不断创新升级,持续提升中国民航的枢纽能力。
拓展中转辐射范围,通程旅客突破百万
截止到2019年12月,华夏通程本年度共计开通长沙、武汉、西宁、西双版纳等13处通程中转地,实际新增通程产品8000余条,且首年实现中转地向华中地区拓展,目前共有31处通程中转地。本年度华夏通程旅客销量超过42万人次,较同期增长107%,累计华夏通程旅客销量已超过百万。
在支持航线网络串联之余,华夏通程也为区域航线网络优化贡献力量。自开通通程服务以来,华夏航空加密库尔勒联通疆内17家支线机场的航线,库尔勒枢纽机场能力直线拉升,中转旅客占比超过12%,实现85个城市对通达,预计2019年库尔勒机场吞吐量将增加至288万,增幅达70%。
开展旅客画像调研,挖掘行业中转痛点
行业发展中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受限于机场硬件设施、构造等问题,不同机场的中转能力参差不齐,中转旅客所能享受到的中转服务也存在差异。
为了解整个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,以便根据不同机场创新差异化中转产品和服务,华夏航空开展通程旅客画像调研工作,针对旅客中转痛点、华夏通程产品及服务核心价值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,指导产品设计方向,为服务提升和需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。
OTA展示通程标签,初步彰显品牌效应
自2018年起,华夏通程首创以标签方式定义通程服务,赋予通程航班“航变无忧”、“行李直达”、“专人引导”、“免费住宿”等服务标签,以此奠定“华夏通程”的品牌基础。
2019年, 携程等OTA平台沿用华夏通程服务标签模式,为中转产品新增“航变无忧”等标签,规范并丰富行业中转产品服务定义。随着更多OTA、航司对于通程标签的认可和推广,华夏通程的品牌效应得以进一步传播,大众对于通程航班的接受度和认知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优化机场服务流程,缩减中转衔接时间
在跨航司中转链条逐渐统一的大环境下,压缩全流程链条时间成为新的突破难题,不同机场的内部构造、合作航司的不同属性,都将拉长机场中转衔接时间。
为实现保障时间压缩,为旅客提供更多的产品衔接可能,华夏航空加大与机场合作,促成贵阳、天津、西安、重庆4家主要机场MCT(中转衔接时间)缩减,平均缩减达10%,实现经4家机场中转通程产品组合增加超200条。
智能化通程服务,颠覆传统保障模式
为解决目前通程保障模式过度依赖人工、保障流程优化空间触顶等问题,华夏航空以不同应用场景和功能实现维度为背景,全面设计、规划通程智能化工作开展方向。一阶段智能化功能开发主要实现中转地线上引导、隔夜酒店自主预订、改签方案自动组合三大核心对客功能,释放人力。
华夏通程智能化系统的研发和功能上线,将更加贴近旅客需求,彻底扭转当前人工保障模式,推进旅客跨航司中转体验进入2.0时代。
华夏通程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整合各方资源,带动了更多航司、机场投入到跨航司中转的建设中来,实现合作共赢。
输出通程运行模式,推动行业共同发展
华夏航空一己之力,无法颠覆行业现状,因此一直致力于通程模式的输出,旨在以一个支点,撬动全行业共同发展。
2019年,华夏航空与长沙、武汉、西宁、西双版纳13家机场共建跨航司中转保障流程,在以上机场首次实现了跨航司中转、行李直挂业务。先后接待贵阳、长沙、南京3家机场集团来访,共同探讨MCT压缩、隔夜酒店数据对接、构建跨航司行李直挂等事宜,促进华夏通程“航司+机场”合作模式的深度、广度提升,推动行业共同发展。
创新干支联动模式,改善机场网络结构
2019年,华夏航空创造了兴义与贵阳快线的干支联动“兴义模式”,拉动了兴义的航班需求,最高每日对飞14班兴义-贵阳,经贵阳中转干线城市;也创造了以库尔勒机场为中心的环疆支线网络“库尔勒模式”,带动疆内各支线机场、库尔勒机场吞吐量的成倍增长。
华夏通程也为多家机场贡献了大量的中转旅客,如占库尔勒机场全年中转旅客量的60%,大连机场33%,贵阳机场20%,重庆机场8%。
随着中转航班量的增长,未来,华夏通程将继续往精细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方面去发展,在坚守“提升民航通达性、干支连通性”使命的同时,继续整合行业资源,深耕通程中转服务,推动通程服务向智能化转型,升级通程保障模式,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和突破。